自2007年中國首次明確要發展低碳經濟以來,我國在發展低碳經濟特別是在節能減排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。
對老百姓而言,從剛開始對“低碳”尚未認識,到后來成了很多人的一種行動理念,“低碳”正逐漸地向人們生活和工作的更深層次走去。
近5年來,中國先后出臺了諸多節能減排的相關措施,并堅持在清潔能源技術方面的積極研究,控制工業生產的碳排放,縮減能源浪費和降低環境污染。同時,為引導低碳生活和低碳消費,政府在近幾年一直在加強宣教工作,廣泛通過各種渠道,大力宣傳低碳消費理念和低碳行為的做法,引導城鄉居民轉變消費觀念和消費模式,大力發展節能、低碳產品,為公眾提供更多的消費選擇,鼓勵公眾采用節能產品,擴大全社會參與程度。
據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介紹,近5年來,為實現2006-201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%左右等節能減排目標,國家先后約投入兩千多億元,這些投入只占全國節能環?偼顿Y的10%-15%!笆晃濉
節能減排任務完成后,全國就能實現節能6億多噸標準煤,相當于少排放二氧化碳15億噸以上。
自國家“十二五”規劃建議發布之后,關于“十二五”節能減排目標的種種猜測及討論也越來越多。中國曾在哥本哈根會議上關于低碳目標有這樣的承諾,“到2020年,中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在2005年的基礎上降低40%至45%,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要達到15%左右,同時要增加4000萬公頃的森林面積和13億立方米森林蓄積量!边@必然給我國“十二五”節能減排目標的制定增加了不小的壓力,如何統籌接下來的兩個五年規劃的科學、可持續發展,如何上承“十一五”的低碳之路,下啟“十二五”的綠色之途,“十二五”期間的低碳發展之路顯得格外重要。
“低碳”不能“簡單粗暴”
就在過去的2010年,全國各地幾乎都經歷了低碳熱潮,很多地方都在執行低碳改革方案。比如,廣東的“發展低碳經濟路線圖及促進政策研究”項目、上海正在建設的世界上第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城、湖南的“長株潭”地區開展低碳經濟城市試點和低碳社區試點。
在“轟轟烈烈”的發展低碳經濟的同時,一些“簡單粗暴”的低碳方式也開始出現。由于在2006年發布的“十一五”規劃綱要中,當時就明確提出了節能減排的目標,于是就在“十一五”的最后一年,很多地方面臨的節能減排任務異常繁重。
于是在壓力面前,有些地區使用了“極端”的做法,試圖在“數據”方面完成既定的節能減排任務。據媒體報道,從2010年9月開始,廣東、江蘇、浙江等省份對鋼企實施強制性拉閘限電或提高供電價格的措施;廣西不僅對落后產能實行限電,一些節能水平較高的鋼廠也準備部分停產。當時,全國多個省份突然開始“沖刺”,在拉閘限電方面做起了文章,最夸張的就是此前河北安平縣搞的全民“無差別限電”。
然而這種“簡單粗暴”的做法不僅僅出現在節能減排方面,在新能源發展領域依然存在。隨著低碳概念在更新更廣泛的領域發展,一些新問題也開始出現。在新能源領域,有不少企業僅憑“低碳”這一概念,在還沒弄清行業發展狀況和市場前景的情況下,就跟風追進。于是,類似風能等很多新能源領域的投資大,效能低、入不敷出,產能過剩。